綿陽新聞網(wǎng)訊 持續(xù)降雨讓蚊蟲愈發(fā)活躍。雨天如何科學有效滅蚊?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相關負責人為市民提供了實用建議。
該負責人介紹,室內重點場所滅蚊基本不受降雨影響,可正常開展超低容量噴霧滅蚊和滯留噴灑滅蚊。室外滅蚊則需看降雨情況:遇中雨及以上級別降雨時,暫停室外殺蚊作業(yè);小雨時可對下水道、冷巷等室外重點區(qū)域,用煙霧機開展滅蚊。若要在降雨時段滅蚊,建議選在間歇期進行,且需在雨前至少30分鐘或雨后晴朗至少30分鐘后操作。
雨天滅蚊要抓好哪些要點?
重點巡查易積水區(qū)域是關鍵。需檢查低洼處、排水溝、屋頂排水設施等,確保排水通暢,避免形成新的蚊蟲孳生地;工地坑洼、露天容器等臨時積水,要在雨停后及時處理。
要聚焦重點區(qū)域管控。社區(qū)、綠化帶、建筑工地等白紋伊蚊活躍區(qū),雨停后需優(yōu)先開展滅蚊工作;同時要通知居民檢查自家陽臺、庭院的積水情況,主動做好清理。
針對伊蚊隱蔽處,可采用熱煙霧或超低容量噴霧滅蚊。
屋檐下、排水溝縫隙、廢棄輪胎內側、建筑外墻凹凸處,以及地下室、地下停車場等,尤其是城市化程度較高地區(qū)的這些區(qū)域,要重點消殺。
該負責人特別提醒,千萬別忽視短暫積水——白紋伊蚊僅需7-9天就能完成繁殖,瓶蓋大小的積水就足以孳生蚊蟲。也不要只依賴殺滅成蚊:單純化學滅成蚊效果有限,必須配合清理孳生地,否則幾天后新蚊子還會出現(xiàn)。
此外,別在降雨時盲目噴藥:雨水會稀釋殺蟲劑,降低藥效還浪費資源、污染環(huán)境,雨后晴天或陰天施藥更有效。同時不能忽略防護細節(jié):作業(yè)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,居民需關窗收衣,避免藥物接觸皮膚。(王麗華 記者 彭雪)
編輯:李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