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a级在线播放|加勒比久久婷婷蕉|插射在线观看无码|精品九九九在线观看|久久人人操人人操|91国产视频剧情|亚欧日韩AV第一次|91九色在线网站|亚洲日韩国产精品视频不卡一区|国产成人偷在线播放

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頁 > 文化
詩遇綿州|蘆荻飛花月逐波!清道光十五年的綿州秋景圖
发稿时间:2025-08-22 10:03   来源: 綿陽新聞網(wǎng)
  摘要:清道光十五年(1835),四川鄉(xiāng)試正考官羅繞典從京城一路走來,那次入川公干的往返途中,羅繞典寫了不少詩歌,留下旅途詩《蜀槎小草》四卷,給綿州寫了4首,收錄在地方史志中。

  人物名片:

  羅繞典(1793—1854),又作老典,字蘭陔,號蘇溪,湖南安化人。道光九年(1829)中進士,官至云貴總督,以廉潔自律著稱。

  羅繞典博學多識,詩文俱佳,有《黔南紀略》《貴州籌捕儲備記》《知養(yǎng)恬齋前集》《霹靂山房詩文選》《蜀槎小草》《玉臺贊詠》等著作。

  清道光十五年(1835),四川鄉(xiāng)試正考官羅繞典從京城一路走來,那次入川公干的往返途中,羅繞典寫了不少詩歌,留下旅途詩《蜀槎小草》四卷,給綿州寫了4首,收錄在地方史志中。

  

 

  曉過綿州秋日清

  羅繞典是清晚期有名的廉吏,還出過不少著作。

  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)、清乾隆三十二年(1767),涪江先后發(fā)生兩次洪災(zāi),綿州州治在乾隆三十五年(1770)遷到羅江,嘉慶七年(1802)回遷州城舊治。

  經(jīng)過重建,道光十五年的綿州城,已經(jīng)呈現(xiàn)出新的都市格局。同年,初秋的一天,羅繞典任四川鄉(xiāng)試正考官,就是那次公干,讓他走進了綿州金山驛。作為歐陽修的出生地,那晚,懷著對先賢的敬仰,羅繞典寫下了《綿州懷歐陽文忠公》。

  第二天早晨,羅繞典“曉渡安昌河”,看到“清流貫墟落”。這清流就是翥鶴堰,一通石碑介紹了翥鶴堰的修建經(jīng)過、灌溉范圍等。

  民國《綿陽縣志》記載,翥鶴堰在南鄉(xiāng)六里,源自安昌河滲水、草石河尾水,并南溪澗水,匯流至石橋鋪,沿山作堤十余里,灌溉御營壩田畝。

  羅繞典以《翥鶴堰》為題,介紹沿途景色和田野風光,評價地方官員勤政愛民、心憂百姓生活,修建了翥鶴堰,農(nóng)業(yè)豐產(chǎn)、百姓衣食無憂。

  清代鄉(xiāng)試三年一考,每逢子、午、卯、酉年的八月舉行,故又稱“秋闈”。羅繞典詩中“我來秋日清,早稻已收獲”及“堰邊蘆荻肥,白花飛漠漠”等內(nèi)容,正好與“秋闈”前的季節(jié)特點相符。

  古渡秋老蘆花飛

  鄉(xiāng)試結(jié)束,羅繞典返京途中再到綿州金山驛。完成了公干,時間相對寬松不少,他在傍晚時分,信步來到北河渡。

  北河渡是“上達燕秦,下通成都”的要津,往來行船與過客帶動綿州城的商貿(mào)繁榮。感受到渡口經(jīng)濟和深秋時節(jié)涪江兩岸的秋景,羅繞典提筆寫下了《綿州渡口望蘆州》:

  《綿州渡口望蘆州》

  蜿蜒長堤鑄白沙,蘆灘秋老競飛花。

  煙浮遠蒲眠鷗穩(wěn),葉戰(zhàn)涼風落雁斜。

  曲巷輕簾喧酒市,短籬疏網(wǎng)認漁家。

  夕陽渡口人如蟻,清景何殊泛若耶。

  

 

  這首詩的大意是:白沙石修建的涪江堤壩蜿蜒向前,深秋時節(jié)河灘的蘆葦花漫天飛舞;遠處蒲草叢中煙霧繚繞,鷗鳥安靜地棲息其中,涼風吹動樹葉,天空中大雁斜飛;曲折巷子里酒館的喧鬧從輕揚的簾布后傳來,低矮的籬笆和稀疏的漁網(wǎng)是漁家所在;夕陽西下時的渡口人來人往,這樣的景象與傳說中的若耶溪又有什么不同?

  詩中,羅繞典以蘆花、眠鷗、落雁等來描繪秋日綿州城外涪江兩岸的景象,用酒市、漁家、渡口的行人等呈現(xiàn)破敗州城的市井煙火氣息,勾勒出蒼茫而靈動的自然畫卷。尾句借用“若耶溪”(春秋時西施浣紗處,常象征隱逸之地)作比,是對所見自然景觀的贊美,也是向往超脫塵俗的流露。

  曉發(fā)綿州寫風物

  第二天一大早,羅繞典從北河渡過涪江返京。

  羅繞典出發(fā)時正是“山霧曉未收,江波尚流月”之際,天氣還有點清冷,他坐在船上看到涪江里滾滾江流、船板上的秋霜、遠處的山霧、高天上的月亮、渡口旁的野店與雞鳴、涪江岸的蘆葦花,還有天際的朝陽與霞光,他覺得美不勝收,寫下了《綿州曉發(fā)》。

《綿州曉發(fā)》

  山霧曉未收,江波尚流月。

  一棹翦江過,清冷聲活活。

  野店雞亂鳴,遠浦鷗爭沒。

  須臾黃金盤,炫晃照林樾。

  渡船霜滿板,滑?足防蹶。

  蘆白花競飛,蓼紅露初潑。

  舉頭山日清,朝彩湛空闊。

  浄瀉碧琉璃,并刀怕輕隔。

  行將寫生綃,好景雙眸豁。

  只恐倪叟迂,墨淡藁難脫。

  在這首詩中,羅繞典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描繪深秋拂曉時分的綿州之美,他在詩中坦言“行將寫生綃,好景雙眸豁”,意思是眼前美景讓他著迷,有了作畫描繪下來的想法,但又擔心自己的水平無法將他所見的綿州之美真實地畫出來,從而以“只恐倪叟迂,墨淡藁難脫”來自謙。

  

 

  那一次往返綿州,從《綿州懷歐陽文忠公》到《翥鶴堰》,從《綿州渡口望蘆州》到《綿州曉發(fā)》,羅繞典用詩意而浪漫的筆調(diào),從不同的側(cè)面著墨,寫出了綿州的自然生態(tài)、歷史人文,留下極具巴蜀特色的綿州詩意秋景圖。

  (涪江觀察記者 張登軍/文 王勇/圖)



相关新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