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9月1日,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青春身影,帶著對“兩彈一星”精神的崇敬走進綿陽博雅學校,開展了以“傳承‘兩彈一星’精神,點燃青春奮斗之火”為主題的演講活動。這支由大學生組成的隊伍,為剛邁入初中的孩子們心中,播撒下愛國、奮斗與創(chuàng)新的種子。
兩位主講人的特殊身份,讓這場精神傳承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獨特的親和力。電子2024級3班團支部書記印稷銘,以剛步入大學的青春視角解讀歷史,與初中生的成長節(jié)奏高度契合;電子2023級1班團支部書記易慧,作為博雅學校2020屆畢業(yè)生,帶著“學姐”的親切感重返母校,讓精神傳遞多了份反哺的溫情。?
演講伊始,印稷銘同學便將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娓娓道來。他講述著那些在艱苦卓絕環(huán)境中攻堅克難的身影,那些隱姓埋名、無私奉獻的堅守,讓孩子們仿佛看到了戈壁灘上的篝火與實驗室里的燈光。作為團支部書記,他更巧妙地將歷史敘事與共青團對青年的要求相銜接,勉勵大家:“遇到學習困難時,想想當年科學家們在戈壁灘上的堅持,就沒有跨不過的坎。”點明這場演講不僅是對過往的回望,更是新時代青年接力紅色基因的責任傳遞。
易慧同學以“過來人”身份穿插分享,時而補充母校場景,時而代入初中生視角提問。她將宏大精神拆解為可觸細節(jié),讓嚴肅講述流動著輕松互動感。從王淦昌等元勛放棄國外優(yōu)渥條件歸國,到科研團隊物資匱乏時用算盤算數(shù)據(jù),鮮活案例讓孩子們懂了:偉大精神孕育于平凡堅守。她還列舉西南交大在軌道交通、智能裝備領(lǐng)域的突破,讓孩子們明白熱愛祖國、無私奉獻,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,大力協(xié)同、勇于登攀的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從未褪色,正在以新的故事生動延續(xù)。最后,她鄭重的說到:“初中是樹立理想的關(guān)鍵時期,希望大家能從‘兩彈一星’精神中汲取力量,既要腳踏實地學好知識,也要心懷家國仰望星空。”
活動最后在轟鳴的掌聲里落幕,孩子們久久佇立,不舍離去。老師們望著孩子們眼中躍動的光,心頭滿是觸動:這場活動不只是跨越學段的精神傳承,更是一場溫熱的青春對話,讓“兩彈一星”精神在互動中愈發(fā)鮮活。孩子們也更加懂得,頭頂?shù)男浅綇牟贿b遠,那是前輩用青春焐熱的信仰。新時代少年的成長,就是接過前輩的目光繼續(xù)前行,以滾燙的熱情、昂揚的斗志,在成長路上奮力奔跑,讓青春力量匯入民族復興的壯闊星河。(包希悉 黃友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