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鹽亭持續(xù)推進宜居城市建設行動——
城市更新內外兼修 幸福生活可感可及
水清岸綠的鹽亭縣城一角
攻堅基礎短板
聚焦“住房、小區(qū)、社區(qū)、街區(qū)、城區(qū)、城市”六個層級,持續(xù)完善城市體檢機制,堅持“先體檢、后更新”的理念,圍繞市民的“急難愁盼”推進城市更新
重塑生態(tài)本底
高效盤活騰退留白地等閑置地塊,因地制宜實施植綠補綠、改造增綠,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嫘祖文化等元素,提升城市微空間品質,強化水環(huán)境治理
提升功能品質
精致塑造城市“氣質”,新建、改建口袋公園、居民小區(qū)、商業(yè)街等城市基礎設施;改造公共衛(wèi)生間,提升如廁環(huán)境,科學規(guī)劃停車位,有效緩解“停車難”
廊橋映碧水,岸芷吐新綠;文同廣場笑語喧,紅石街上車流暢……初秋時節(jié),漫步鹽亭縣城街頭,每一步都能遇見驚喜——曾經困擾群眾的“民生痛點”,正悄然蛻變?yōu)橛|手可及的“幸福亮點”。
今年以來,鹽亭縣錨定“和諧美麗新福地”建設目標,以“繡花功夫”深耕城市有機更新,扎實推進“宜居城市建設”三年行動。短短半年間,38個城市提質項目多點開花、同步推進,8.2公里雨污水管網織密民生保障網,4.1公里城市道路煥新出行體驗,一幅“舊貌換新顏”的宜居畫卷在鹽亭徐徐展開。
改建后的文同廣場煥然一新
攻堅基礎短板 筑牢城市“里子” 破解民生難題
今年以來,鹽亭始終聚焦群眾反映最強烈的“城市病”,以問題為導向精準施策,大力推進城市更新,完善基礎設施,持續(xù)提升城市宜居指數。
彌江路曾經是鹽亭城區(qū)內澇的重災區(qū)。一遇到下大雨,路面積水沒過膝蓋,很多商鋪進水,車輛無法通行,附近居民怨聲載道。今年3月,云溪鎮(zhèn)雨污水管網設施補短板項目啟動,短短三個月時間,完成了3600米雨污水管網改造。
“改造前雨污同流,現在雨污水分離,污水處理達標后排放。”項目負責人陶柱介紹說。鹽亭針對政府街、文同干道、彌江路、石菖巷、梓江南路等重點路段實施系統性改造,有效提升了城區(qū)防洪排澇能力與基礎設施承載能力。
紅石街的變遷更是民聲回響的生動注腳。這條常住8937人、企業(yè)商戶330余家的街道,曾因雨污不分流致內澇,污水外溢、路面破損、道路擁堵等問題常年困擾群眾。通過針對性改造后,如今路面鋪裝已完成,污水管網鋪設及人行道施工進入收尾階段。沿街商戶紛紛點贊:“現在路面黑化拓寬了,兩邊污水管網也進行了升級改造,出行更方便了。”
市民的親身體驗,印證了鹽亭系統推進城市更新、著力解決民生突出問題的實效。鹽亭依托“窗口接訪+熱線傾聽+網絡問政+書記壩壩會”等線上線下渠道,建立起常態(tài)化群眾參與機制。在紅石街改造項目中,社區(qū)積極反映居民訴求,住建部門充分吸納群眾意見,讓改造真正做到為民所需、為民所建。
截至目前,鹽亭全縣已完成雨污水管網建設約8.2公里,更新城市道路約4.1公里,完成人行道透水鋪裝約15000平方米。“我們堅持‘先體檢、后更新’的理念,圍繞市民的‘急難愁盼’推進城市更新。”鹽亭縣住建局總工程師李偉表示,下一步,將持續(xù)完善城市體檢機制,建立常態(tài)化群眾參與渠道,聚焦“住房、小區(qū)、社區(qū)、街區(qū)、城區(qū)、城市”六個層級,系統查找并解決群眾身邊的難點堵點和發(fā)展短板。
藍泊灣市政道路改造有序推進
重塑生態(tài)本底 擦亮城市“面子” 繪就宜居畫卷
傍晚的彌江河畔,涼風習習中沿岸散步的市民絡繹不絕,“兩江繡帶,四岸畫廊”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。“以前污水直排河里,河水發(fā)臭;現在水清了,岸邊綠植多了,環(huán)境越來越好。”市民李洋洋的感受,是鹽亭生態(tài)蝶變的縮影。
彌江河流域水生態(tài)修復工程是鹽亭生態(tài)治理的“重頭戲”。目前,廊橋至閘壩橋600米樣板段施工基本完工,沿岸種植的花葉蘆竹、水生美人蕉等水生植物,既扮靚河岸,更成為水質“凈化器”。“花葉蘆竹吸收氮磷抑制藻類,水生美人蕉吸附重金屬,通過生態(tài)方式實現水環(huán)境自然凈化。”工程項目負責人魏建解釋道。若樣板段效果好,后續(xù)將推進32公里水生態(tài)修復,為市民打造更優(yōu)美的親水空間。
彌江兩岸的優(yōu)美景觀,正是鹽亭水生態(tài)修復工程取得成效的直觀體現。生態(tài)治理不止于河道。近年來,鹽亭堅持“做優(yōu)舊城、拓展新區(qū)、組團發(fā)展”工作思路,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貫穿城市更新全過程——高效盤活騰退留白地等閑置地塊,因地制宜實施植綠補綠、改造增綠,有機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、嫘祖文化等元素,提升城市微空間品質;重點攻堅基礎設施短板,強化水環(huán)境治理。
城北片區(qū)作為鹽亭城市擴容提質的“主戰(zhàn)場”,規(guī)劃以生態(tài)為基底、以民生為導向。項目自2023年10月啟動以來,不僅完成了梓鹽路、萬安二路等市政道路建設,還同步推進彌江河河道治理、防洪堤壩修建、生態(tài)屏障建設等河道整治工程。“一期市政道路建設已基本完成,正在進行跨江大橋建設,二期將進行彌江河右岸道路連接線建設、河堤改造、河道清淤等工作。”魏建表示,建成后將大大改善彌江河流域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提高周邊居民居住環(huán)境。
夜晚的梓江河堤廊橋熠熠生輝
提升功能品質 夯實城市“底子” 點亮幸福生活
城市更新,一頭連著民生福祉,一頭連著城市發(fā)展。在城市更新過程中,鹽亭注重精致塑造城市“氣質”,讓市民享受到更加便捷、舒適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
文同廣場的煥新是典型代表。斑駁地面變?yōu)槠秸杆降?,中央主題花壇里月季、繡球競相綻放,綠蔭下錯落擺放著休閑長椅;專門開辟的兒童游樂區(qū)色彩明快,滑梯、秋千一應俱全;健身廣場器材齊全,滿足全齡段鍛煉需求。“變化太大了!”帶著孩子玩耍的市民雷丹指著不遠處的健身區(qū)說,“環(huán)境變美了,不僅綠植多了,還增加了這么多健身器材,晚上過來散步、打球、跳跳舞,身體舒展了,心情也格外舒暢。”
煥新的不僅是廣場,周邊的“毛細血管”也同步升級。翻新后的公廁干凈整潔,設施完善,解決了過去的“如廁難”問題;廣場周邊科學規(guī)劃了停車位,有效緩解了“停車難”……“以前在這附近散步或辦事,找個廁所得跑很遠。”市民劉藝會感慨道,“現在這新公廁建得特別好,寬敞又衛(wèi)生,實實在在方便了老百姓。”
城市更新的核心在于完善功能、提升品質、服務民生。近期,縣城口袋公園、居民小區(qū)、商業(yè)街等一批新建、改建公廁陸續(xù)投用,讓“方便”事真方便;中央天街的老舊公廁被設計簡約的新公廁取代,內部整潔明亮,還增加了智能感應設備。“環(huán)境變好了,生活品質提升了,生意都好做了!”附近商戶王女士由衷點贊。
夜幕降臨,華燈初上。彌江河畔的廊橋熠熠生輝,孩子們在新建的游樂設施上嬉戲玩耍,老人們在休憩長椅上閑話家常,青年人在健身器材上揮灑汗水……一幅幅溫馨的畫面,正是鹽亭城市更新的真實寫照。
按照“宜居城市建設”三年行動,鹽亭縣將繼續(xù)深入推進城市更新,讓城市發(fā)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市民。鹽亭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我們將繼續(xù)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理念,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,讓鹽亭的城市品質和居民幸福感持續(xù)提升,為建設‘和諧美麗新福地’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。”(記者 彭紫薇/文 雷紅霞/圖)
編輯:郭成